NULL
昆仑决100KG+巨兽之战四分之一决赛上,中国队几乎全军覆没。
大内第一高手叶翔因体力不支,败给伊朗硬汉伊拉基·阿兹鲍尔;刘军超被巴西拳手菲利普·斯蒂瓦诺狂风暴雨般的进攻,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宁佃帅面对“坏小孩”罗曼·克雷科里亚的连续顶膝,只坚持了38秒。
面对如此悲惨的结局,热心且博学的拳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天马流线拳:大级别,我们跟世界的差距很大。 @云上:感觉是身体和技术的双重碾压。 @大鹏:每一个外国人都是身强体壮的,中国人要么是矮胖,要么是高瘦,完全没有肌肉的线条,从身材上看就能区分出平时得训练程度! @战狼:中国的大级别拳手和欧美比,不是体质上的差距,是训练上的,国内现在大级别的教练和团队质量比欧美差距较大。
为了更加详细了解大级别拳手,我们特意采访了一些“搏击老湿”。
问题1:三个选手都是体制内数一数二的高手,为什么还是输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两场的失利并不能完全反映我们国家的大级别搏击水平,但这三场失败,的确说明了很多问题。
早些年,体制内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商业赛事的机会不是特别的多,但现在通过昆仑决和其他一线搏击赛事,逐渐走了出来。 对于商业比赛的节奏和评判规则,很多体制内运动员会水土不服。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技不如人,身体条件和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问题:2:大级别拳手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哪些技战术能够节约体能?中国的大级别拳手的训练和打法,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关于大级别拳手的这个节省体能的问题,一个是在日常训练,要增加那些是有氧的,增强心肺功能的一个训练。
二是在比赛当中尽量的减少无谓的进攻,大级别拳手每挥出去一拳一腿,都消耗巨大。
对拼的时候,如果是对方出现了明显的破绽,或者失去防守能力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大幅度的动作,比如高扫、后手摆拳等。
但在两个人体能平均的情况下,还是直线的进攻和阻截更有效。两个人在绳角缠斗换拳的时候,击腹和直拳击打头部比较有效,也节省体能。
如果大级别拳手还有膝法的话,胜算会更高。膝击既能进攻也能防守,直线的膝击能很好地发利用拳手自身的体重优势,杀伤力巨大。
问题3:在大级别拳手中,体重因素在比赛中占有多大优势?
体重大,人的绝对力量就会大,两个同样训练精良的运动员,体重大的拳手更占优势。国外拳手利用科学的减重手段,在称重后迅速恢复体重,以大打小,错位打击。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级别拳手,都不会像小级别拳手那样玩花活,他们的杀手锏是重击能力和抗击打能力。脚下的步伐技术,肯定会锦上添花,但对于一百多公斤的拳手,基本不会特别灵活。这就是所谓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相比于小级别的拳手,大级别的KO率要高很多。巨兽大战经常打不满三个回合就会出现KO,因为他们的力量相当惊人,随便一拳一腿就能造成巨大的破坏。 痛苦是成功的磨刀石,相信经此一役,大级别拳手们会痛定思痛,重新出发,把中国搏击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本文来源:拳民目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