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主流与非主流? 开篇笔者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拳击技战术风格打法之间,有所谓的“主流”与“非主流”之分吗?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界定划分的?
之所以发此一问,是因为近日伴随着我国拳击运动标杆性运动员邹市明的一系列争议性话题,很多拳迷(其中不乏对拳击运动缺乏了解的吃瓜群众)在大肆炮轰的同时,甚至将余火发泄到邹市明的海盗式拳击风格上,认为该拳击风格“不够主流”、“难登职业擂台”……对于邹市明身上的争议,我们作为局外人,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但对于这些质疑乃至全盘否定海盗式拳击风格的观点,任何具备理性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都会认为太过偏颇。
何谓主流?何谓非主流? 能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才是主流
拳击技术风格中的“主流”和“非主流”如何界定?有人或许会说,泰森那种排山倒海的王道打法就是“主流”;那么,伟大的拳王阿里迷幻式的蝴蝶舞步,控制大师梅威瑟的精准点击,罗伊·琼斯那种惊才绝艳,他们富于创造力的华丽移动和刁钻的出拳方式,摧毁对手的艺术型打法,就要被归为“非主流”吗?佩内尔·维塔克那种尽管击倒率极低,但却可以凭借惊为天人的躲闪和攻防转换技术,让对手无计可施,只能无奈接受失败的打法,就要被归为“非主流”吗?
当然不是!任何一种拳击技战术打法,都是为了适合使用它的拳手更加安全、合理地克敌制胜而存在的。孙子兵法其中的核心理念“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先使自己让对手无法找到获胜的办法,再去战胜对手获得完胜。无论是兵行王道,抑或兵行诡道,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战胜对手的最佳方式,才是一种拳击风格存在的意义。
所谓的“海盗式”拳击也许同很多人固有认知中的拳击打法,有很大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很多人口中的“非主流”风格,帮助以邹市明为代表的优秀中国拳击人,在世锦赛、奥运会这样的全世界最高竞技平台上摘金夺银,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这来之不易的世锦赛、奥运会金牌代表了拳击项目竞技水平最高的体现,对于这样一种中国拳击运动的“功勋技术风格”,我们没有理由用所谓的“主流”与“非主流”去否定它的实用性,更不应去质疑它的存在价值。
拟或那些评价所谓“主流”的专家和选手也去拿个世锦赛金牌回来试试?
中国人的拳击智慧,完善中的“海盗式”
提到海盗式拳击,绝大多数人都会马上想到邹市明,仿佛二者互为专属关系。但实际上,这正是邹市明的授业恩师:中国拳击协会主席、国家拳击队总教练张传良先生,凭借对拳击项目的深度理解和智慧,并结合中国拳手的身体特点和神经类型,融合了中国武术中部分优秀的格斗理念,所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创拳击风格。
他不止适合于向邹市明为代表的灵巧型小级别拳击运动员,也同样适合大级别81公斤级奥运冠军张小平和中国目前的职业拳坛“巨无霸”张志磊。这种训练手段所开创的是不受传统拳击理念束缚,独创的特有打法。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被人称之为“海盗式”拳击打法仍是一种进化中的拳击风格,将来还可能被人称之为“强盗式”、“掠夺式”,这只能说不同角度认识不同而已。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拳击风格既是一种竞赛方法,又是一种彰显中国智慧的方法论。
事实上,在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坛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海盗式打法也逐渐加强了侵略性,由业余拳击所强调的移动打点,向职业化的控制和打击效果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尽管受身体条件、年龄等方面原因所限,提升空间有限。但未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拳击人的努力,这种由优秀中国拳击人创造发展出的风格,必将逐步完善,呈现出更强的竞技能力,在世界级战场上,再度绽放光芒。 一代中国拳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