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星级赛点评+拳台留影机」:小斯彭思是重炮手吗? 比赛:小埃罗尔·斯彭思vs拉蒙特·皮特森
时间:2018-01-20
比赛结果:皮特森第7回合结束后放弃比赛
精彩等级:***3/4
挺好看的一场单方虐杀战。
小斯彭思是我近几年来看到的美国黑人拳手中,拳感最好的两个之一,——另一个是小加里·拉塞尔——,无论是单拳,还是中近距离的连续多角度高速出拳,他都能做到拳峰很正,击打点很准;几乎每一次进攻,都能给对手造成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杀伤。这让他的比赛尽管少有单击摧毁对手的爆烈场面,灵动性也普普通通,但仍能让人看起来不太觉得闷。
对比“快男”卡汗同皮特森的比赛。卡汗在前五个回合击中的次数,绝不比斯彭思少,尤其是前三个回合,有时看起来远比斯彭思更大;但他击中皮特森的那些拳头,很多都是拳峰不正、发力敷衍的废拳。所以二者累积出的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语。——同卡汗的比赛到了第五回合,皮特森非但战力不减,且已经适应了英伦“快枪手”单一的节奏,开始打出越来越多的有效反击;而同斯彭思的比赛到了第五回合,皮特森已经被那些拳感极佳的拳头累积下来的伤害,摧残成强弩之末的无胜机状态,全靠一股子意志强撑。
此战之后,看到不少拳迷盛赞小斯彭思的拳头力量,认为其“穿透力强”,甚至将斯彭思归入“重炮手”行列。对于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或者说是不能完全认同。小斯彭思无疑是个拳头很有杀伤力的拳手,——否则也不会有87%的漂亮击倒率——,但以重炮手的发力方式、击打效果来衡量,他还远远够不上。他终结对手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多次击打的累积伤害,即便是单拳击倒对手,也很少有直接令对手失去比赛能力的情况出现。皮特森在第五回合被他击倒之后,仍能顽强坚持两个回合,才因伤重和没有获胜机会,放弃了比赛,理论上讲,这个长得很着急的硬汉,并没有完全丧失比赛能力。
——对比马特西终结皮特森的画面,什么是真正的重炮手作品,显而易见。
重炮手的发力方式和特点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合理的肢体动作(脚步、身体、重心的移动),将腰腹腿的核心力量,高效流畅地通过手臂,传导到拳峰上,在触及击打点的瞬间释放,形成爆炸般的强烈击打效果。想要造成这样的效果,动作完整度、流畅度、协调性,击打精准度,缺一不可。
以肥胖油腻的俄罗斯重炮手谢尔盖·库兹明为例。首先来看他做手靶训练时,教练对其动作完整度的要求。
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做得非常规范、舒展、完整,比赛中,这种过于大开大合的“放大版”动作当然很难击中对手,但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发力习惯,让他可以在比赛中,即使把动作缩小,也能发出流畅沉猛的力道。
用库兹明这种看不到腰的肥腻身材来做动作示范,也许还不够明显,换成身材匀称的另一位俄罗斯重炮手穆拉特·加西耶夫,会更直观一些。来看加西耶夫一回合秒杀美国新秀乔丹·希梅尔的这次击倒。
——动作并不大,很紧凑,但每一处发力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移动中近乎完美的整体发力,击打效果完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看希梅尔倒地的状态,说是被手雷炸翻的都不夸张。
加西耶夫是次重量级拳手,原始力量就比较大?那好,我们再来看与斯彭思级别相仿的戈洛夫金,在业余比赛中,一拳打蒙身体骨架比他更大的卢西安·布特的镜头。
——移动中发力技术的精彩呈现。精湛的移动中整体发力技巧催动下,核心力量转化为强大动能,手臂如毒蛇吐信,拳峰似尖锥破浪,无视业余比赛拳套厚度,毫无预兆地将布特炸翻。
最后,以骨瘦如柴、拳重如铁的墨西哥“小巨人”里卡多·洛佩兹,一拳砸得韩国人朴明双鼻血长流的经典ko收尾。
——说这个猴一样的大神级狠人是凭原始力量大才成为重炮手的,您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