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 一,UFC很牛,你不承认不行。 继去年11月25日成功举办UFC格斗之夜上海站比赛之后,今年11月24日,UFC格斗之夜北京站的比赛也即将拉开序幕。 ![]() 同样的万众瞩目,同样的火爆。 一个好友曾参加UFC上海站比赛报道,令他惊讶的是官方竟然禁止拍照。 他说从没见过哪个赛事那么牛,其他赛事都巴不得你多拍些照片帮他们宣传。 不过,人家牛是有底气的,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按次收费电视人群,比赛现场也是一票难求。 而我们的赛事呢?很多都要靠赠票撑场面! ![]() 我们的选手都以能参加UFC比赛为荣, 衡量他们是不是最优秀就看他够不够资格跟UFC签约。 就和当年姚明能去NBA打球说明姚明很厉害一样, 在综合格斗领域,UFC的地位高高在上,无人能及。 ![]() 二,UFC的历史,与MMA的进化同步 为何UFC能如此霸气,让其他赛事望尘莫及? 让我们先看看MMA(Mixed Martial Arts英文简称,即综合格斗)并不悠久的历史吧。 1993年,美国丹佛,一个让大家感到新奇又冷血的八角笼子里,世界上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简称UFC)举办了,其初衷是让不同门派的武术家在最接近实战的准无限制规则下进行比赛,看究竟谁更强? ![]() 结果,练习巴西柔术的霍伊斯.格雷西爆冷以3场比赛总共不到5分钟的骇人表现轻易的取得了冠军,巴西柔术第一次打破了人们立技最强的传统武术观,跨流派无限制格斗竞技由此开始风靡世界,原本只准备举办一届的赛事也因超高的关注度延续了下来。 虽然早在80年前,巴西的综合格斗形式——Vale Tudo(无限制格斗)就已经有了萌芽,随后李小龙在格斗理念与形式上的探索也为其做出了贡献,但综合格斗真正走进大家视野并得到广泛认可,还是离不开UFC的推动。 ![]() 25年来,随着技术体系和规则的不断发展进化,UFC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MMA比赛,也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娱乐性与竞技性的体育赛事之一。 不难看出,UFC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MMA进化的历史,期间虽有PRIDE和Strikeforce等赛事的昙花一现,最后也难逃被收购或倒闭的命运。 25年过去了,越来越火爆的综合格斗领域,UFC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 三,UFC的成功,离不开这两个关键词 回顾历史,究其根源,UFC现在如日中天的地位,离不开两个关键词,马太效应和不断创新! 马太效应这个词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 对UFC而言,名气越大,关注的人越多,投资者就越多,资金越雄厚,就可以打造更专业的比赛体系,用更多的钱做宣传,选手更容易出名,奖金也更多,可以用更多的钱签约更优秀的选手,如此一来,就像滚雪球一样,关注它的人必然越来越多,关注其他赛事的人越来越少。 ![]() 不断创新的理念在UFC成就霸业的过程中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不同武术流派的练习者在一起角逐,本身就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挑战,规则的制定非常困难,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遇到诸如民众误解,法律纠纷,科学减重,选手退赛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UFC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 四,弱势品牌的赶超之路异常艰难 在品牌学中,有一种共识:对一款产品而言,一个品牌具有领导地位的话,会获得异常巨大的优势。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的改变。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无法应付过于庞大的信息时,会怎么样呢?有一个名词叫”感觉超载“,人接受信息一旦超过某个极限,脑子就会一片空白,除非你特别关注的领域,你所能记住的品牌,最多只有前面三四个。 ![]() 为了应付这种状况,人的大脑自动学会了给产品和品牌分级。可以理解为一个阶梯,各种品牌由人的认识而依次摆在每一层上。一般是三层,最多不超过七层。第二层之后每层可能会有不止一个产品,但是第一层通常只有一个品牌或产品。 因此,品牌定位的问题,就是要占据领导地位的品牌,通常就是心智阶梯上最高层那个。 ![]() 在综合格斗品牌中,UFC无疑是最高的那一个,而我国的综合格斗赛事,至少目前都在三层以后了。 有这样一个已经在中国试水成功的巨无霸高高在上,国内的综合格斗赛事还有机会成功吗?难道大家都甘于做其踏脚石,为其输送优秀选手吗? ![]() 五,逆袭之路,向UFC学习 玩君大胆为国内赛事指两条路,与UFC的发家之路相对应,一条是联合之路,一条是创新之路。 1,联合之路 目前国内不仅有专门的综合格斗赛事,很多自由搏击赛事也开始举办综合格斗比赛,有时甚至一个月就有二十多场赛事,各捧各的明星,各发各的腰带,赛事多,品牌弱,组织不规范,比赛没人看,拳手流动困难,违约跳槽频繁,各方都没钱赚… 壁垒多多,问题多多,困难多多。 与其各立山头各自为王,何不走整合统一之路? ![]() 由武协牵头,或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像国外的拳击组织那样,设立拳手排行榜,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减少竞争内斗,集合大家的力量打造统一的俱乐部联赛或其他形式的明星赛事,像当年的散打王那样,用娱乐化的方式打造自己的明星,如此不好吗? ![]() 虽然目前我国综合格斗运动还是小众,但在格斗孤儿、徐晓冬挑战雷雷、《羞羞的铁拳》电影推广等一系列事件之后,综合格斗已经逐步为大众所接受,其日后的崛起也似乎已隐约可见,但如果依旧如此混乱下去,绝大部分赛事却都难以撑到那一天。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UFC的杀入,预示着凛冬将至,与其被冻死,为何不抱团取暖? ![]() 2,创新之路 UFC的成功在于其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我们不仅要学习其运作方式,更要学习其勇于创新的精神,趟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路来。 ![]() 一是市场细分,做好差异化 我们依旧先看一下品牌学的观点。 要想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取得突破,定位一定是单纯的,只要掌握一个点就好,先做到本品类的第一名,千万别把自己包装的特别全面。 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一件事对于消费者非常重要,但是竞争对手做不到,不愿做,或者没有自己做的好。 比如做最快的,最稳的,最便宜的,最贵的,最方便的,服务最好的,当某一个特点形成优势的时候,顾客脑子里就会形成一个定位了,定位清晰了,企业品牌的形象也就随之清晰了。 ![]() 对综合格斗而言,我们的赛事组织者为何不能另辟蹊径,单纯只做儿童赛事?少年赛事?女子赛事?或者只做电视不做现场?只做某一个级别的比赛而不是面面俱到? 把钱集中到一点上,把影响力集中到一点上,在观众心中占据那个点,怎么也比观众什么都记不住好吧! ![]() 二是规则突破,另起炉灶 UFC的规则只是UFC的规则,并不是说不能有其他规则,比如当年在日本大热的综合格斗赛事PRIDE就允许足球踢,而在UFC就是禁止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规则呢? 在这里玩君提出三种变化方式,期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小的变化:例如我们的擒拿术可以抓手指,拿手腕,为什么不能制定规则,在比赛中允许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这类技法呢? ![]() 中等变化:我们的传统武术有很多“术高莫用”的“杀招”,比如插眼睛,弹裆腿等等,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明一些专用护具,对各种禁击部位作出保护,击中这些要害可得分或直接获胜,让传统武术走进现代搏击,把“无限制”格斗真正变成无限制格斗呢? ![]() 大的变化:完全抛开综合格斗框架,拾起老祖宗的冷兵器战斗模式,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搏击赛事,比如穿上盔甲,模仿古代的远距骑射、中距长兵器、近距短兵器的马上作战,或者远处飞镖弓箭、近处长枪刀剑、贴身肉搏的步兵作战,让无限制格斗更加无限制,有何不可? ![]() 当然,创新也不应该只是哗众取宠,也要吸取马云“攻守道”失败的教训,找好卖点,在一个大家已经熟悉的点上去革新,不仅好看,还要实用,让大家发自内心的喜欢,追随。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有尝试就会有失败,但与其盲目跟风内斗,连个名都留不下,为何不闯一闯,兴许就创造了一种CMMA,成为了下一个UF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