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近日来,由格斗迷首发,针对“搏击评论员”杨华展开的一系列言论争斗事件。在之前谷哥说了一点简单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作为吃瓜群众看看热闹得了,没有必要跟风添油。但是这两天事件不断发酵,杨华的反击遭到了格斗迷更加凶猛的进攻,文章愈加犀利,势有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大节奏。 作为比二人都要弱小一些的格斗时代,在本次事件的不断升级中看到了越来越多值得我们当下所有格斗媒体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在这里不是攻击任何人,也不是对待吃瓜群众的解析,更不是继续误导拳迷的东西、而是想让所有的媒体朋友都来看一看,我们大家,究竟做了些什么?这是自省,格斗时代的自省,同时也是我们为所有格斗媒体所进行阐述的,我们大家,该醒醒了。 国内的搏击圈,拳击圈杂草丛生,乱象不断。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赛事问题,今天就不再说了,太多的人说了太多太多了,但是并没有改善,今天就是说一说我们国内媒体,在这个舆论导向及传播推广上面,我们究竟做的到不到位? 先说一说杨华这个人,我对此人印象也是颇深,他的很多文章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在几年前,却是他在为搏击拳击造势,功劳是在的,但是到今天为止,他所作所为大家心中有数,为什么这么做,更多的还是生存,吃饱穿暖,吃香喝辣嘛。人之常情,话到这里,不禁想问一问自己,也想问一问大家,换做我们自己在那个位置和角落,我们会怎么做呢,会不会和他一样?因为市场的乱象在这,改革即是革命,而大家有没有敢做先驱烈士的勇气呢?同样的,适者生存,在这个乱象频发的大市场环境中,我们看到的宏观经济是什么模样的呢?作为要生存的媒体,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生存下去呢?有良和无良究竟从何而来呢?我也写了一些文章,庆幸的就是挺我的比骂我的人多,但是同样的道理那些人为什么骂我,我错了么?同样的,大家在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的究竟对不对呢?作为格斗媒体,一个体育类下分的专项,是不是要建立在一个绝对专业的角度上来去叙说呢?而大家又有几个是真正的从事过格斗的呢?就算不说这个,媒体出身的大伙,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够不够呢? 说句题外话,两者的文章都提到过的蔡良蝉,他很优秀没错,但是奥运会散打冠军这个帽子是谁给的,散打不是奥运会项目,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散打和套路是中国作为东道主主办国展示的“表演项目”,他根本就不存在奥运体系当中,为何没有媒体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呢?蔡良蝉本人何时曾以“奥运会冠军”自居过?这是非常不专业的一件事,而所有的媒体,谁去介绍给观众这个了呢?作为格斗媒体,我们大家都不合格。 在我们说市场,评赛事,格斗选手的时候,我们大家到底有几个人更多的去了解项目本身呢?格斗项目:拳击,散打,泰拳,MMA包括中国几千年的武术,这些东西真正文化底蕴,思想传承,我们有去继承么?那么作为媒体,作为要给大众科普并评说这个东西的我们,我们本身有没有资格是不是都有些尴尬了。大家斗什么呢?观众看得是媒体么?观众看得是我们美化并易懂化后传授给他们的比赛评说,选手评说。拳迷们看得是“媒体专业角度的解答”,而不是“大家熙熙攘攘的撕逼”,体育圈要的是知识,要的是精彩的画面,而不是八卦。 那么说了这么多,我相信大家应该会深思了吧?我们究竟是什么,而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格斗时代》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