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格斗技「Mixed Martial Arts」现代发展史及现状
MMA是一种可以使用「打、投、极」等技巧的格斗运动,简称为「综合格斗」。
「打、投、极」中的「打」意指「拳击、肘击、踢击、膝击」等打击技巧,「投」则是指「摔投技」、以「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等方式进行「摔投」、虽也有「柔道」投技,但相较于前两者实用性质较低,「极」就是指「关节、绞技」等技巧。
综合格斗技就是将大部份的「格斗」规则融合,采取让「立技、寝技」等不同性质的选手们共同进行比赛,虽然是以「自由度」为主的格斗技、但禁止了「攻击眼睛、头部撞击、鼠蹊部攻击、咬人」等危险攻击。
英文全名为「Mixed Martial Arts/简称:MMA」并译为「综合格斗技/混合武术」等名称,其他另有「No Holds Barred/简称:NHB/无限制」、「Free Fight/简称:FF/自由战斗」、「Vale Tudo/简称:VT」在葡萄牙语的意思是「全部有效」等综合格斗技之名、初期以上的「格斗技」都被划上等号,但随着「Mixed Martial Arts/MMA」的进化、已经形成专属「格斗技」类型、跟初期的「NHB、FF、VT」等已作了区分。
初期的狭义期间,日本所举办的「综合格斗技大会」、当时观众与媒体杂志之间皆以「NHB」作为「综合格斗技」之名,现今「MMA」已为「综合格斗技/混合武术」的「专用术语」、北美已统一了「MMA」之名与其「比赛规则」、其他各地区也逐渐对该「格斗」之名有了统一,只余「规则」上各自不同。
职业大赛是由「综合格斗技主催者、传播媒体、赞助企业商」等协力的关系共同开催而成、主要由大会运营势力所开催,当时没有高额的选手出场费用、改以高额优胜奖金来吸引选手们参战,以此让「日本、美国、巴西、欧州各国」等世界强豪们集结展开激烈的格斗。
现今「综合格斗技」的优秀选手们,可获得出场费与奖金来以此为持生计,不过「MMA」始终无法如「职业拳击4大组织」一样、没有将所有团体统一起来的完善体制,所以不论是「职业、业余」等小规模的团体大会都各自盛行,因此世界各地有许多的「锦标赛、世界王座认定、选手排名」等大会举办。
「美国」格斗类型市场向来以「娱乐摔角/职业拳击」为主,独占了整个北美市场、直到1993年「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正式发足后、为美国格斗技开启了崭新的时代,可是最后因无法支付选手出场费用、优秀的选手纷纷移籍「日本」,由于比赛的内容过于「残暴」、在众所打压之下「UFC」逐渐泡沫化,2001年时「UFC」运营权移转之后也被各州政府「合法化」了、经过不断的「努力」下、2006年「UFC」再次人气爆发,重返「MMA界大规模组织」的地位,并逐渐收购了在美国的「MMA小型团体」,当「PRIDE」面临崩坏之时、「UFC」将该团体收购为己用,「PRIDE」之名就此改为「PRIDE FC WORLDWIDE」、并在2007年宣布「PRIDE FC WORLDWIDE」解散,获得各量级「优秀选手」后、完全奠定了「UFC」成为「世界MMA之最」的绝对地位。
「巴西」是「Vale Tudo/全部有效」的发源地,参赛的选手多半以「巴西柔术」为主,由于在开催大会上有所困难,巴西优秀的选手纷纷移籍「美国」求发展。
「俄国」在苏维埃联邦时代兴行了「桑搏/军队徒手格斗技/俄式角力」,当受到「UFC」冲击性的影响、1997年俄国「M-1」正式发足,至今大会持续兴行。
「日本」可谓为「综合格斗技」的发源地,初期时「UWF/U系格斗、修斗」等格斗团体,与现今的「综合格斗技」有明显不同,当时的限制性太多,比赛内容皆以「苦战」居多,2000年以「PRIDE」为中心的地上波放送后,此时日本成为了在世界上允许「MMA」的国家之一,2007年时「PRIDE」彻底崩坏,日本「MMA」地位因此下滑。
「韩国」过去「柔道、角力」一度有直逼「日本」的趋势,由于受到日本「K-1、PRIDE」等放送的影响、韩国也开始兴行「MMA」等活动,但2000年时「格斗」成为该国国会议题、后来「格斗技」在韩国改为有线电视放送,韩国因征兵制度,每位男性都需服「2年兵役」问题,因此对选手活动间成长形同阻害。
「中国大陆地区」在2007年举办了「MMA」大会,不过观众对于「MMA」的观点依旧模糊不清、即使已有逐渐升华之势、依旧处于观察状态。
「中国台湾地区」虽然有举办「MMA」大会,如「Twiwan Full-contact Kung-Fu Combat/TFKC」,不过「MMA」状态也是处于观察阶段,过去有「王安狄」在日美「MMA」大会参赛过,现今明武会馆创先引进八角金网为场地。
「荷兰」的格斗技向来有「Kick Boxing」王国之称,当「克里斯‧多尔曼」参战日本「RINGS」拿下优胜之后,1995年荷兰初次开催「MMA」大会,不过由于是「立技王国」,因此「寝技」方面有待加强,2000年开始了「Too Hot To Handle/2H2H」大赛。
「英国」2000年开始定期开催「Cage Rage」大赛。
「法国」的「MMA」直到2008年才被正式「合法化」,虽然法国的「柔道」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日本」,不过「MMA」选手却非常少。
「挪威」被认为是「MMA」的不毛之地,却也能栽培出了如「乔亚吉姆‧汉森/Joachim Hansen」这样优秀的选手。
「立陶宛」该国选手有前往日本「ZST」参战。
实际上欧洲有非常多国家禁止了「MMA」这种比赛,非洲则是真正的不毛之地,不过出身非洲的战士们,由于环境因素,因此体能体格上十分出色,若该民族能将天生才能放在「MMA」,使其成为一种国内盛行运动,未来其地位必定威胁到现今「MMA」等强国,近年来除以上各国之外、如「蒙古、印度尼西亚西亚」等国也逐渐举办「MMA」大赛。
日本MMA历史:
1984年4月由「新日本摔角」离脱的职业摔角选手们,集结在一起以「Universal Wrestling Federation/UWF」之名扬旗,内容以「消除」职业摔角的「表演性质」为名,强调「UWF」所走的路线为「真剑胜负」,当时以「前田日明、藤原喜明、高田延彦」等选手为广告牌明星、另外「UWF」之前已有「安东尼欧‧猪木」激斗「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性大凡战,此后「安东尼欧‧猪木」又陆续的演出「异种格斗技」之战,「异种格斗技」就是指让不同类型的「格斗、武道、武术」选手在一起对战、并使用双方同意的「特别规则」进行试合、因此在一般人的认知下、「安东尼欧‧猪木」等同于「MMA」的创始人,事实上早在猪木之前,「艾利欧‧葛雷西」就已挑战过日本柔道家「加藤幸夫」,之后再与「木村政彦」展开第2次「柔术VS柔道」的异色对决,「大山倍达」也于海外进行过「异种格斗技」,甚至是「极真空手VS泰国泰拳」的年代都在猪木之前。
当「UWF」经历1年半后崩坏了,起初加入的「佐山聪」也负气退脱,当「佐山聪」离开之后成立了「修斗」,而「修斗」至今被认定为是第一个「MMA」的团体,「UWF」在崩坏后受到「新日本摔角」的业务提携,再次以「新生UWF」之名重新出发,再次出发的「新生UWF」已有新血「船木诚胜、铃木实」等人加入,数年后「新生UWF」解散,就此分裂出「RINGS、UWF国际、藤原组」等团体。
「藤原组」因为首者「藤原喜明」与「船木诚胜」等选手们发生意见分岐,最终走上分裂一途、而绝大多数的选手随「船木诚胜、铃木实」两人一同设立了「Pancrase」
「UWF国际」领导者为「高田延彦」,1996年运营恶化后「消灭」,当「PRIDE」开催之时,「高田延彦」成了当时的广告牌明星,「PRIDE」不单吸收了UFC的强者,还继续招揽外国强豪,并且不断吞蚀日本内的其他「MMA组织」,当「UFC」逐渐进入泡沫化时期,无形中造就了「PRIDE」的全盛期、「PRIDE」的成功令「日本」成为当时「MMA最大王国」,2007年「PRIDE消灭」后,「日本」在「MMA界」中的地位不断下滑。
「RINGS」由「前田日明」所设置,但是「前田日明」引退后,「RINGS」的运营就开始艰辛起来,「RINGS」受到「PRIDE」魔手的攻击,最终因明星选手大量被「PRIDE」挖角,「RINGS」唯有走向「停止」,当「RINGS」的时代结束之后、2002年「前田日明」再度创立了「ZST」以培育选手为主持续运营。
由「UWF」所延伸出来的「MMA」,又被称之为「U系格斗技」,「PRIDE」完全消灭后,「日本」再次进入「MMA战国时代」,各团体不断竞争,因「PRIDE」的灭亡,某些团体因此恢复了「权威」,但日本这「MMA最大王国」之名,却也被「美国」给完全取代,现在「MMA界」立于顶点的强豪大多数前往「美国」发展、唯有极少数的选手续留于「日本」
初期的「修斗、Pancrase、ZST」等团体,至今持续运营着,至于「PRIDE残党」则分为两派,一派集结少数的「PRIDE明星」设立了「战极-SENGOKU」,另一派残党则被K-1的运营会社「FEG」所吸收,当「PRIDE残党」与「HERO`S」结合后,在2008年时已「DREAM」之名重新发足,因此原本的「HERO`S」就此消灭,现今日本另有「DEEP、MARS、CAGE FORCE」等团体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