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格斗

查看: 598|回复: 2

求教!练摔跤倒地时怎样做保护动作?

[复制链接]

4

主题

8

帖子

118

积分

发表于 2017-10-31 06:1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听人说过,记不清了,向前摔倒、向后摔倒、侧身摔倒时怎么倒地最安全,百度没找到,有谁知道吗?谢谢!

4

主题

11

帖子

80

积分

发表于 2017-11-3 08: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一个文章提到这个问题:

摔倒后受身的主要原理:
利用自身与攻击力同向的运动达到削弱攻击力的目的;利用自身在地面的滚动,使身体表面与地面产生的滚动摩擦消耗掉冲击力,以达到保护内脏和骨骼的目的。
无论身体受到打击还是身体被摔向地面,造成机体伤害的本质是受力,现象为碰撞。以身体被摔向地面为例,运用简单物理知识即可分析。打击碰撞选择动量定理: Ft=m v2-m v1。减小打击和摔投效果的最终目的是减小力F,而倒地后身体会由有速度的自由落体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所以末速度v1为0。即得:Ft=m v2。此时,v2表示身体摔倒时接触地面前的末速度,m为身体质量,F为身体和地面撞击时产生的力,t为碰撞时身体与地面接触的时间。Mv2这个乘积是不变的,而要想减小F,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t,即增大碰撞时身体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直接摔倒在地,身体与地面碰撞接触时间短,撞击力大,身体受伤严重;而若倒地时采用顺势滑动或滚动身体,使碰撞过程延长,即身体与地面碰撞接触时间变大,撞击力就会变小。身体受到的伤害即会减小。

摔倒后的6种常见情况:
1、一点受力。
这种情况最危险,看似身体自身重量不大,平时站坐立走潇洒自如,那是全身神经和肌肉在大脑和小脑的良性控制下综合完成的。如果把整个身体重量施加给某一个关节,某一跟韧带甚至某小段骨骼,再加上摔倒时身体动量变化量转化成的碰撞力一定大于体重产生的重力,此时可能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一点受力情况。比如,打篮球时在空中抢篮板,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单脚偏外侧着地。如果着地者试图尽力站稳,用脚踝的外侧副韧带对抗整个身体与地面的撞击力,此时身体与地面的撞击力将集中作用于着地单脚外侧副韧带一点,这就是一点受力。单拿出身体的某个韧带,某条肌肉,甚至某块骨骼,都很难独立承担身体的负荷。所以一点受力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极易拉伤或者撕裂。
注:以后有机会将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单脚侧向着地的受身技术对抗打篮球时的这种情况。
2、肌肉离心收缩进行缓冲。
内容略。
3、过渡性倒地受身。
内容略。
4、倒地后滑动摩擦。
当机体的某一组织受力过大时,避免受伤的方式是顺势摔倒,倒地后使身体有衣服保护的手臂或肩背在地上滑动以增加机体与地面碰撞时间从而减小碰撞受力。但滑动过程使机体肌肉骨骼和脏器受伤减小,但可能会造成皮肤擦伤。在橄榄球和足球场上,被撞倒或失去平衡的球员时常采用倒地后滑动摩擦的方法减小机体内部的受伤。
5、倒地后滚动摩擦。
当身体失去平衡或机体的某一组织受力过大,我顺势摔倒时,可采用各种滚翻技术进行缓冲碰撞力,这也叫做滚翻式受身。滚翻技术比倒地后滑动的缓冲效果要好(同一质量物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受力小,这个高中物理就学过),但技术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全身肌肉协调配合并通过训练逐渐达成。如果经科学训练,在水泥地、大理石地面这样的硬质地面,同样可以轻松完成滚翻受身技术。
6、科学的防摔方法
当身体失去平衡时,根据不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肌肉离心收缩缓冲技术,过渡性倒地技术、倒地后滑动摩擦和倒地后滚翻受身技术达成避免受伤的目的,尽量避免机体的一点受力情况。
受身的常用方法:
一、肌肉离心收缩的缓冲受身法
二、过渡性摔倒防御应激训练
三、用滑动摩擦代替一点受力
四、用滚动代替滑动
五、综合运用滚翻、滑动、和肌肉离心收缩等缓冲技巧进行防御

12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拳师

QQ
发表于 2017-11-3 0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摔倒时应尽量避免直臂单手撑地,这样很容易损伤手腕。
成就别人,快乐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wangedou.com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京ICP备1802292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